• 回首頁
  • 認識我們
    • 上師群
    • 本屆理監事
    • 歷屆人事組織
    • 宗旨
    • 聯絡我們 >
      • 贊助方式
  • 官方臉書
  • 新聞暨相關活動訊息
    • 相關連結
  • 藏傳佛教介紹
    • 藏傳佛教簡介 >
      • 各派別介紹
    • 本師釋迦牟尼佛
    • 西藏聖賢
    • 印度聖賢
  • 影音頻道
    • 歷年影音庫
    • 相簿集
    • 多媒體動畫
  • 非洲豬瘟祈福法會
    • 活動緣起
    • 活動辦法
    • 活動Q&A
ITBSI 中華民國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
  • 回首頁
  • 認識我們
    • 上師群
    • 本屆理監事
    • 歷屆人事組織
    • 宗旨
    • 聯絡我們 >
      • 贊助方式
  • 官方臉書
  • 新聞暨相關活動訊息
    • 相關連結
  • 藏傳佛教介紹
    • 藏傳佛教簡介 >
      • 各派別介紹
    • 本師釋迦牟尼佛
    • 西藏聖賢
    • 印度聖賢
  • 影音頻道
    • 歷年影音庫
    • 相簿集
    • 多媒體動畫
  • 非洲豬瘟祈福法會
    • 活動緣起
    • 活動辦法
    • 活動Q&A

​佛教介紹

導師釋迦牟尼佛最初是怎樣發心的呢?《賢劫經》中說:
「我昔生為下種時,曾於​釋迦牟尼前,從謁佛面作供養,最初即發菩提心。」
 
Picture

 克主傑.給列巴桑

        「修習淨善二資糧,證得四身殊勝位,賢善事業度有情,具德師前我啟請。」

        值得這樣讚頌的宗喀巴大師內門唯一得意弟子克主.瑪威給列巴桑大德,是從往昔長遠生中,發菩提心,學菩薩行海中,為住持弘揚文殊宗喀巴上師顯密究竟教法心要,乘願而降生此間西藏的一位大德。克主傑大師於乙丑年(公元一三八五年)誕生在藏北,垛熊藏北官家種姓中,父親名札喜巴桑,母親名布正嘉謨。誕生時發現很多瑞相。父母有子三人,大師居長,次子即壩索.秋吉嘉燦,三子名索南札喜。克主傑大師由於過去生中,常修佛道之力,生而沒有孩童惡習,並繼續生起能辨法與非法的無礙智慧。他確是如眾希願而來的一位賢士大德。當時傳稱他是古德「克主拉旺」來受生的,以此從幼年即獲得命名叫「克主」。一切佛菩薩、護法等為了使他成為住持文殊宗喀巴大師教法的棟樑,催動他的心念,以及他由過去修習力,引生起猛利的出離心。一到出家年齡,他即獲得上座持律大堪布僧給嘉燦巴桑波為作戒師,嘉瑪瓦.雲丹峨為作軌範師,而出家並受沙彌戒,命名為給列巴桑。繼從以上兩位師長聽受戒學,對於沙彌戒學處乃至支分等戒,都比愛護自己眼珠還珍貴地守護不犯。在這樣持戒清淨的當中,他依止親近西藏大班智達仁達瓦大師座前,研習七部《因明》論著、《現觀莊嚴論》、《集論》、彌勒所著五部大論、《中觀》諸論、《毘奈耶》諸論,不久即成為無礙善巧。復在金剛持上師耶喜巴瓦座前,聽受《歡喜金剛灌頂》及《道果》所有支分等法。此外,又在上師索南嘉燦(義為福幢)及納惹瓦等很多善知識前,聽受無邊顯密教法。於是成為一位精通廣說顯密教法者,能毫無畏怯,辯才無礙,並對自他所有宗派大海,精通無餘。

        他繼即遍遊後藏諸辯場,他來到昂仁寺時,那時有西藏大善巧大班智達秋勒南嘉也到了那裡立宗,發出無畏辯論。當地善巧人士,誰也不能破其立論。大班智達秋勒南嘉發出評論說:「薩迦班智達的著作,是一大堆內容相違的言論。」以此他依次地都加以批駁,並請有辯才的人士,對他的批駁作出答辯。他這樣對昂仁、薩迦、播棟等地所有寺院挑起辯論宣傳的時候,真是如獅子吼聲,百獸侵擾那樣,當地所有善巧人士,誰也作不出答辯。這時當地大多數僧眾商議請求這位生而有大智慧的論師給列巴桑前來答辯。當一致同意前來懇求他的時候,那時的克主.給列巴桑年僅十六歲。他雖年輕但確能在偉大佛教辯場,無畏立宗,他應允了僧眾的請求。在僧伽大眾會集的場合當中,由大班智達秋勒南嘉立宗後,克主傑依其立論逐一指出某一言論不合理,與經義及理論相違,切實指出不合理的原因。總之對於大班智達所破斥薩班諸著的一一言論,都運用大量的無垢智理來加以批駁,直到使大班智達無言答辯。又由於克主傑發出巨大的智慧吼聲批駁對方時,理極細微,迫使秋勒南嘉必須承認說出經部宗派存在不從因生之物來,說這即是經部自宗相違之點。當大班智達說出此話,他的臉面也微生羞容,只好用手撫摩他的鬍鬚的時候,克主傑表示十分詫異中說道:「說經部存在不從因生之物,是經部自宗相違的那種言論,是只好拔下自己的鬍鬚吧!」這樣一說,惹得大眾大笑不止。當時他們兩位辯論的時候,那種清淨理智的儀容,與眾不同。以此很多善巧人士,都記錄有他們的辯論文。後來克主傑自己在他所著的《顯示因明七論難義消除心暗論》中,也引據了當時辯論諸語句。殊勝善巧持教大德們,喜作無垢理智的辯論,本為聖教莊嚴光大而作,以此應生敬仰。

        然而有一些昧於理智的愚夫們,執如世間臣僚聚會所中,公開悔罪的那般情況。並且心懷門戶成見,對彼大德誹謗說:「看來是為宣傳只有自己的理才是真實,他人是愚癡而辯論的。」以這樣語句來誹謗大德,是不應當的。由於經中說,誹謗大德是造下墮入惡趣無盡之因的原故。再者如頌中所說:「善巧諸人於佛教,所作否定與成立,不解人們如亂髮,委犬抓梳豈濟事?」這是說善巧人士們,作理智辯論遊戲場中,愚昧的人們強擠進去,有何作用呢?後來,大班智達秋勒南嘉作了很多專著來讚揚克主傑。克主傑在這樣年輕的時代,對講、辯、著任何一種,都是善巧無礙。他年滿十八歲時,而作的《言說師子文殊讚》如下:

      「妙吉祥童子前敬禮。

相好莊嚴童子身,具足梵音說法語,所有諸法頓覺意,妙音尊前恭敬禮。

無餘眾生薄伽梵,無明暗除說師子,無亂敬意以祈禱,無淨我等求救護。

十分威嚴獸王身,其上妙蓮正開敷,如露光明滿月座,上坐遊戲寂靜身。

色如映紅佛陀子,面容顯現微笑顏,手托雙蓮花柄端,說法手印當胸嚴。

高齊耳際蓮瓣開,右蓮心上飾慧劍,左蓮蓬中嚴梵篋,相好端嚴唯一主。

青色髮挽如雲髻,不動佛嚴表自種,手足佩釧戴綾冠,瞻仰莊嚴不厭足。

尊身以表勝羅剎,諸寶珠鬘具光網,水晶瓔珞等飾嚴,美妙能奪智者意。

誰能略依我至尊,亦可摧滅輪迴苦,智者唯以尊作怙,得尊慧察更無窮。

因此常時以敬意,頭禮佛子功德藏,語自在王蓮足下,啟請攝受諸眾生。

我雖虔誠如是讚,盡我智慧讚至尊,少分功德亦難盡,茲願成就無礙語。

並願以我讚妙音,所積任何諸福善,無垢意誠放光明,解除眾生暗無餘。」

        總之。講說、辯論、著作等任何一種,都是精通無礙,為眾所周知。後來到了受具足戒的年齡,由律家承傳師,西藏的大車軌──仁達瓦大師旬努洛卓為作戒師,智王巴覺耶喜為作羯磨師,名符其實的洛卓聰美為作教授師,此外在有足數的具信僧伽當中,正式受得比丘戒。於是成為持律大師,猶如金山環繞中的須彌,顯得崇高無比。
       
        繼得到仁達瓦的鼓勵,對他說:「你如果與宗喀巴大師相見,將成為一位與眾不同的人物。」克主傑本人對宗喀巴大師的功德美名,也早有所聞。由信心的催動,他於丁亥年,去和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相見。在見面的頭一天晚上,宿於業塘,夢到一不知名的大黑暗地方,從東方現起千輻劍輪,劍端向外,劍柄向內,每一劍端有數以百計的日輪。劍輪臍中,有五色虹霓光網以圍繞,其中現起至尊文殊菩薩,身色紅黃,持慧劍與梵篋,無量寶飾以為莊嚴,孺童德相,髮際有珍珠珞鬘下垂,十分美嚴,視不厭足,於是一切黑暗盡除,所有世間,得到光明普照。至尊文殊菩薩復與自身相合,生起了殊勝的樂感。

        第二天克主傑來到色拉寺的時候,他最初與一態度極其調柔的比丘相遇,問比丘道:「法王洛桑札巴的住室在哪裡?」比丘沒有作答即到自己的室內去,燃著一炷香出來,走到黃色室前頂禮三下後,以兩手捧著那一炷香,用香端指著前面方向說:「我為事故現稱師名,我的大寶親教師洛桑札巴的住室就在這裡。」克主傑見著這一比丘的行態,完全依律所說而作,十分嚴淨,對善知識是那樣極端的恭敬。由此想到以宗喀巴的這些侍從比丘來說,都能對於正法律規,是這般精通而態度調柔,並能做到如《事師五十頌》中所說依止善知識法那樣的作風。那麼,法王宗喀巴將是怎樣的一位大德啊!想到這裡,全身毛髮,不寒而慄,心生敬畏!到與宗喀巴大師相見之下,心中生起無量信仰。宗喀巴大師問他:「在途中有過怎樣的夢象?」克主傑即將在業塘夢中所見完全詳告。宗喀巴大師聽後對他說:「看來你是一個受密法器,你將對很多應化眾生,作大饒益。」當時,宗喀巴大師又問克主傑道:「你以何作為本尊?」克主傑答說:「我以紅色雅曼達嘎作為本尊。」宗喀巴大師說道:「以紅色雅曼作為本尊,雖然也將成為至尊文殊菩薩攝受之因。但是以雅曼達嘎作本尊時,得至尊文殊菩薩攝受之因,對眾生來說,其他兩種雅曼達嘎中特別殊勝的法很多。」因此,克主傑從這時起,即以雅曼達嘎(其他兩種)作本尊,並且啟問宗喀巴大師:「雅曼達嘎法中,有怎樣特別殊勝的法門?」宗喀巴大師吩咐他道:「那麼,你依廣軌曼札供法,先供一曼札吧!」於是供曼札後,得到大師將雅曼達嘎寂忿合修的秘密教授,及至尊文殊菩薩攝受之因──其他兩種雅曼達嘎和所有特別殊勝法門,詳細廣繁的都傳授給他。那時,克主傑為求能怖金剛(即雅曼達嘎)灌頂,而殷勤啟請,宗喀巴大師即將繪畫能怖金剛壇城量度等傳授給他;並將能怖金剛十三尊灌頂,及其七論、三論、四瑜伽次第等導修教授都傳給了他。大師歡喜地對克主傑說:「你將成為一位善於以四方道納入一切法的了達者。」又宗喀巴大師脫一齒也獨給了克主傑。這在脫齒記別文中,是有詳述的。

        此後,克主傑對宗喀巴大師生起堅固不變的信心,他在大師座前,聽受了一切經論的心要為諸佛菩薩所趣入的唯一大道──《菩提道次第講義耳傳教授》及其除障增益等法,並聽受所有二大車軌無垢智理諸難論,以及結合四續部的一切教授。特別是於甘丹南嘉嶺中,在宗喀巴大師前供上會供輪等無量供養,並金曼札,而虔誠請求要法。獲得宗喀巴大師在十個月長久期中,不斷地白天給他講授密續及諸大經論,晚間講授生圓二次第諸教授,及所有自知諸要法。克主傑對於所有講授諸法,都一句不失牢記心中,而依教修習,獲得決定。那時,克主傑在宗喀巴大師前,供養會供輪無量供養,及金曼札而啟請要法,宗喀巴大師當即傳賜以自己不共秘密行傳及很多密法教授,都是對他秘密單獨傳授。並且大師對他說:「現在我已將所有教授完全講授給你。我的所有密法書本中,關於甚深要義都有筆錄,我自己也依此修習,間或對一、二合法器的化機,講授這些要法。你對於我的這些顯密教法,可以著作清淨善美的釋論,特別是應當弘揚甚深中觀見及我的這些密教。」大師這樣吩咐之下,將整個教法完全托付給他。此外,克主傑還在宗喀巴大師得意弟子賈曹傑.達瑪仁欽,及持律師札巴嘉燦等前,也聽受了很多教授。

        此後,克主傑在宗喀巴大師圓寂後,多半住在日沃當金依宗喀巴大師顯密教授,每日四座,勤奮修習,從依止善知識起,至無學雙運位之間,所有顯密兩種,整個要道,都徹底修研,得到悟證。為教誡後世眾生,獲得縱是牟尼再來,也再難演說這樣的顯密甚深教授,應內心領受,徹底勤修。他立下這樣的誓願如下: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雅。

        我以殷重恭敬於一切上師諸佛菩薩,及成就無礙悲心願力,具慧眼諸護法前,頂禮而皈依。我以清淨增上意樂祈禱我所有誓願,無礙成就。
緣他有情所生悲,不顧絲毫己利樂,為利他故難量境,難忍苦行無疲厭。

使我發心眾生友,福善之本具恩師,與諸弟子勝者前,敬禮正受律儀戒。

所有三律諸禁制,承許作者我願作,但我仍隨煩惱轉,歷久薰習放逸行,以此多隨邪流下。

我欲於此生正念,再祈師佛與佛子,及諸護法作鑒證,我今懇切立十誓。

願從此始至命存,危及生命不食誓,我死願諸佛菩薩,如畜牧我諸護法,願亦除我放逸心。

如是祈諸尊鑒察,隨說十誓詳如左:

第一誓言:任於何時,決願防護損他心。除一些有關佛教最稀有的時間例外;任於何時,不作絲毫關於軍事、盜賊、君王等擾亂不安的言論。

第二誓言:由有過念頭,或無記未作觀察之心而起的念頭,為除此過,具有利益佛法意義,而說此諸過失外;決不緣念其他有情,指明其名,而說其人身、語、意三門的一些過失。

第三誓言:除自心沒有絲毫雜亂,決信以此方便對於他者能作饒益時,可以例外;對與自心各別之有情,及哪怕是除此人外,無他有情環境,亦絕不對他作絲毫粗惡語。

第四誓言:任於何時,除為佛法之事,住於正念,對必須觀察之點作考慮外;其餘對親友、名利恭敬、擾嚷、愛憎等對境,決不以混合煩惱的心情去作考慮。
第五誓言:任於何時,因疾病及行路等以致疲極的時候除外;在善法活動中,任於何時,決不作睡下、躺著、戲談、飲食等行為,決斷這類善法不需,和引生怠惰之舉。

第六誓言:我所有財物,施彼有情時,除對我善業有衰損因素及障善法增長、將對對方有害、或特對其他善法事業,及其他對境、迴向訖外;任何有情乞求我美惡精粗的財物用具,我決捨慳心,即刻以歡喜心情布施給他,而迴向圓滿菩提。

第七誓言:任於何時,任何人對我或我之親友及受用眷屬等,做任何損害、辱罵、揭發過失,至殺害生命等一切行為時,我決防止因此最初心中憂惱,繼即生起懷恨,及由此而生起哪怕是輕微的身、語反常狀態,並不願作一些這樣的表現,及對於這類事件的報復;當通過物質與精神任何一種來生起饒益對方之心,並發善願。

第八誓言:除由我對開示灌頂、講義、傳經、教授及講說顯密等法,與七期開光、燒施護摩等的供養財物,及緣念用於善法方面者,與暫時受用方面,如須得準備縫製法衣,及炊事和作炊事時,衣食資具等外;凡我所有大小資具,決不為自利而佔有,當努力用於積福中。又我所作四句偈以上的法施,當歸結在菩提心要上。

第九誓言:除對所有宣說、用心思察與經義相違的邪知見,加以駁斥外;對其他任何善知識不作毀譽之言,當讚其功德。對任何尊卑有情所生任何大小美德,及任何與正法相順的特殊功德,或見或聞時,心中不生絲毫嫉妒所反映的苦楚,當立刻修起歡喜心。

第十誓言:為疾病、盜賊等凶猛殘害所強制,而不能修時除外;直至命存時間中,每日中不斷地修行十善。此中應修願行兩種菩提心略軌六座,特別是在上午應行受願菩提心及菩薩戒廣軌,同時合修兩種菩提心所有緣念。四座善修已,在一切行動中,都應不失此修要,常時勤依正念,對治世間虛榮的方便──主要是下、中士道中諸所緣法門,應配合適當的時間,努力勤修四座,仍如前不失正念,修無上密壇城能依所依等圓滿四座瑜伽。
​
        如是我所立十誓,有如不願由他托,捨離思考信口言,或雖勤修無成就,此諸全非自察時,若勤勵力將能修,修成就時見大用。我於佛及佛子行,心中生起極敬信,祈求諸佛及佛子,具力護法證此誓,捨命十誓亦願守。復願我於佛菩薩,此外無量廣大行,意樂勤行轉增上。由此所生三時善,總以迴向我諸生,願得明師來攝受,行願菩提永不捨,修習佛子廣大行,無畏勝心至有邊,住持所有佛正法,並獲文殊菩薩來攝受。」

        這樣克主傑大師對於諸佛意旨──諸大車軌經論及文殊宗喀巴上師所釋整個顯密道體,勤修心要外,復立下永守的誓言,並對其他具緣有情,廣弘宗喀巴大師清淨顯密教法;還接受了法王達布饒敦巴的迎請,在巴柯秋德寺中,為發展眾多的住持宗喀巴大師賢善宗風的僧伽,作出了廣大的佛教事業。克主傑年滿三十四歲時,在丁未那年,達布饒敦巴從前藏迎來絨敦欽波大師,宣傳說要和克主傑互相辯論,克主傑也應允和他辯論。這種消息傳遍了前後藏,以此很多善巧人士都前來作證,並羅列起經藏和論典籍,訂下了辯論時日。絨敦大師知難和克主傑對辯,他和達布饒敦巴二人祇好設法讓避。因此,克主傑.瑪威尼瑪給列巴桑撰出大無畏聲音的傳單如下:

「嗡,願成福善吉祥!

慧賢師語教,嘉言如花鬘,具足美譽光,智理溢芬芳。

能治諸具德,善巧難解苦,可使得安息,以此願教宏。

勝乘智力尊,福慧寶界成,慧如日運行,識猶空無礙。

經海中旃檀,智光空朗照,空前揚輝日,難同螢光行。

唯是絨敦巴,懷恨我佛教,彼持苯教幢,童智發矜驕,

故說長久住,我已作答辯,實際具詐謀,常說如詛咒。

何時彼來此,心怯將畏退,既慚復追悔,失依將求救,

彼對月師光,尋隙作翳障,我以智金剛,聲明將摧汝。

師教如日光,汝心生嫉樹,說過布謗林。茲說當破立,

爾時汝心悸,言未謗師教。口出不解語,常遁偽詐窟,

汝脫慚愧衣,解鬆戒律帶,認為愚徒輩,暗布謊語幕。

乞求於施主,言不宜於此,答辯為緩頰,來求我寬恕。

戲遊經義浪,龍首諸智者,從諸大會海,來此作證明。

但彼依何怙,彼語各隨轉,遠逐至大海,辯壇未終結。

應念實知難,所說畏怯語,後對善言教,切勿暗誹謗。

我今作告誡,凡汝虛偽語,可恥無知論,傳為如怯兔。

佛教住藏地,經典如獅嚴,具智爪牙利,僅我一智獅,

笑發無垢理,來犯千驕象,心悸俯首退,除我給列巴,誰是獸中王。」

        這樣公布發出了廣大無垢理智的笑聲,張貼在巴柯秋德寺門首,大眾齊觀。他們兩位大善巧所作這般無垢理智的遊戲吼聲,是為弘揚聖教的緣故而作,絕不是如像現今愚昧之輩,是由愛憎的動機而作。關於此義,克主傑很明顯地說:「有一些人士說,對於分別法與非法,多作爭辯,實無意義。對於彼一切法門,各依其自宗修習,出了不少的賢善士夫,一切法門,多歸一味。將法作為口諍,是貪瞋癡之毒之本,以此不應作。並且說他們這些願望,都是盡善盡美的。」又大多數愚昧人士所說:「學法人都說自宗宗祖好而特別生信,他也歡喜接受宗祖的一切,於是招來不少的名聞利養。說是以經教理智來滅除邪法知見,實際是未調伏自心。」這種說法,如果考慮到佛及贍洲六嚴等及印藏殊勝譯師和班智達等的事業作風,比較來看,事實應當承許當自心已調伏的時候(不是隨煩惱轉而爭論),那些說法,也就成為理智所難接受的話。愚夫的心境中,則是樹立起自己的偶像,以及只為增長一些名聞利養的緣故,明知非法而故說為正法,比這樣嚴重心未調伏的,是沒有的。因為僅為此生一些需要,而積下嚴重的謗法惡業,是自欺欺人,徒使佛教衰損之故。正法宣說為非法,以及非法宣說為正法,二者無有差別,都將成為謗法業,這是《聖遍攝研磨經》根本薩婆多利攝中所說的。克主傑運用理智來破邪立正的原因,完全由於不忍聖教衰損,以及不忍愚昧眾生偽造相似法,而使正法敗壞,決心捨己,愛其他一切有情而作出。這正如他所作的頌文說:「非法宣說為正法,販賣正法養命者,彼輩毀教惟餘名,此情使我真難忍。」他們兩位理智獅子遊戲作出無垢理智的吼聲當中,因為有一般愚而狡黠之輩也來參加,有說什麼不應墮門戶執見而敗壞自己的話,他們哪知經中所說:「佛及由似佛者,能量知有情,一般凡夫眾,彼此難量知。」以此願「好自為之」的人們,對大德正士,應遠離一切害業而生恭敬。

        此後,克主傑也就離開了巴柯秋德寺,去到日沃當金寺,廣宏佛法的時候,達布饒敦心中生起有如為求得如意牟尼寶,到手而復失去那樣的百般追悔,他不敢在克主傑座前,公開請求,對侍者賜很多黃金,求他們再為請求克主傑起駕到他那裡去,未得克主傑應允。並作頌如左:

「念誰之恩令我心,生起極堅恭敬信,無比師前作頂禮,心中得解而說此。」頌言:

「如此深廣之正法,雖似如意牟尼樹,得用受益諸愚夫,為作柴用盡浪費。

如空無礙顯密經,嘉言猶如千光日,但於末劫墜地上,不起如燈之作用。

能別罪德慧眼盲,完全隨順愚夫語,以致手獲大珍寶,視如渣穢中頑石。

能調難馴野心馬,正法慶會雖已開,勸告逐惡求利輩,如畏陽光遠離去。

較佛稀有勝教授,空前完美甘露流,不顧難行慈施與,無福有情棄如毒。

廣大教理宣說舟,經論海中做善渡,智小如童諸士夫,心生畏怠終不解。

縱捨廣說經論理,唯釋極略攝教義,劣根視作盡形壽,難入其中心怠弛。

談論共通空性理,對非器者亦禁說,無上乘道更勿論,彼等對此亦畏怠。

究竟中見空性義,不學對治執實觀,而於數智世眾中,勤說成為養我執。

取捨要及道諸支,應以量理作決擇,非量眾中顯無匹,勤成他故亦非法。

執與經義毫無關,變體偽立論點等,勤習是念無過時,除非僅是無記業。

為覓瞋嫉競爭心,縱是勤行聞思修,但彼盡入非法門,如染病者給美食。

僅為衣食於眾中,專尋瞋狡與鬥諍,隨即行諸於語言,以此自他兩毀壞。

師徒友間法及戒,如矢拋放身門奪,為爭信施毀多軍,齊集亦是地獄所。

反小乘經殊勝道,與說教誨欲求義,縱經多劫彼極愚,或為大魔入其心。

縱獲即生或七生,能得佛位殊勝道,不願成佛師堪羞,如是偽裝彼所作。

略知辯論詆責語,以盲導盲為財食,捨棄希求後世心,外表雖人實畜身。

諸德咸捨此世心,一心專修深教授,對於究竟成二利,無邊淨行心堅定。

僅聞現今一些師,聲譽美好徒眷眾,消息傳來即垂涎,追本窮源是罪徵。

如燈將熄佛聖教,我輩雖能以智慧,著作事業如賢劫,惡者嫉此埋土內。

今思時乎不再來,青春不永如秋雲,遍觀有情多無福,多聞唯我思法義。

唯求今世義眾中,愛憎紛紜以度時,要求微宣辯論語,我今視之如唾遺。

捨棄近鄉諸受用,唯成正法而立宗,來此他鄉放逸中,空過暇滿是癡人。

法及非法已善達,復於偽造相似法,若仍留戀放逸時,無疑我是無心人。

善達我佛究竟意,及如佛德師教授,更能專修其中義,則知自他所願成。

何須計較於毀讚,此生損益等微末,以致遲遲日虛度,是被八風魔壞心。

未得決定愚夫輩,不敬深修何足奇,內心既信甚深道,不修其道恥孰甚。

有類人士無所知,能捨此世勤修時,善巧修要若猶入,放逸網中極可恥。

以故領會顯密師,所說教授導此心,何時亦念修其義,智如我者唯勤此。

眾多人王冠寶光,甚至偶得足戲塵,以及草露沾指供,我皆迴作後世益。

財物受用夢中富,名聞利養如鹽飲,以智觀知其非尊,智如我者不生執。

名如回聲我不驕,非時美譽是魔使,說非如是語供施,如我智者不欲求。

具有利牙銳爪力,住守雪山獸中王,善繫豢養家犬者,是彼獸王訕笑人。

樂作如是正言說,是我比丘善祥賢,茲從當金日沃寺,發出自我悟達詞。」

     一切智克主傑徹底通達一切自他內外宗派,他是至尊文殊菩薩及薄伽梵黑茹嘎等很多本尊攝受的一位大德,智慧怙主、當金秋嘉、固季貢波、貢波謝細等具誓護法,常時與他會見而示現並依照他命令成辦一切事業,以此息、增、懷、誅四種事業,都得到無礙成就。還有至尊文殊菩薩、金剛瑜伽母、妙音佛母等也常示現與他見面,大成就者薩惹哈及聖龍樹等很多班智達和成就大德都常示現而對他加持的事記,是有很多的。在這裡如果逐一寫出,恐累贅篇幅,並將犯洩密之嫌,以此從略,可於克主傑的一些密傳中閱讀而知。對於此事一切智給敦珠作有這樣的讚頌:

「此土師身如日出,邪說梟類目盡盲,經論如蓮得盛開,空前師日我啟請。

一切人天轉輪王,得受如願轉法輪,法王克主給列巴,師前我今敬啟請。

往昔所造福德力,能知自他千百生,記憶宿處等神通,無礙師前我啟請。

自幼師身如須彌,法身如霞以繞身,金山圍繞智眾中,德巍師前我啟請。

一切生中曾獲得,本尊攝受善修中,對於經論諸句義,智中智師前啟請。」

又有讚頌說:

「此間吹動大法螺,說今除師無他勝,具誓海眾同聲讚,怙主勝師前啟請。

摧伏魔軍無邊力,內外護法海會眾,咸遵師命不逾越,成就事業前啟請。」

        這位克主傑大師,由於他主要修行上師即佛的瑜伽法,所以就在至尊宗喀巴大師逝世後,他也常時在夢中或親自與上師宗喀巴見面,常時獲得上師示現與師教。有一次克主傑對於甚深中觀見極細的難義,生起疑惑難決的時候,他在夢中,得見宗喀巴大師親自前來為他講說《寶積經迦葉品》,以此解除所有疑惑,對於甚深難義所生一切誤解垢染,皆得消除。對於這一事件,一切智給敦珠大師作頌讚說:「夢中亦蒙宗喀巴大師,闡說迦葉品文時,見中諸垢得消除,達空性師前啟請。」特別是克主傑大師每一祈禱至尊宗喀巴上師,即得親見宗喀巴大師前來會面。有一次克主傑說法完畢,回到居室的時候,憶念起上師宗喀巴,同時想到此諸有情,由於沒有積福,致使不逢正士善知識,對有為法,執以為常而修,執一切法為實有,努力追求受用,執此生名利為應得的究竟目的。關於至尊宗喀巴上師所著之一切教義善說,是無絲毫錯誤,它總攝八萬四千法蘊的經教心要,這一甚為稀有即生可以獲得金剛大持果位的深道言教,雖是晝夜努力宣說,但彼等因不具福根,以致不學無術,乏正教授,甚為愚癡,魔障常侵,復貪著此生欲德,以此以可恥之事為功德,整個一生消耗於愚癡或一無所有中,情同畜牲。追求世間八風,行為等同豬狗。此諸人等不明取捨,為說直言彼等反生瞋恨。對於此等有情,若欲緘默不說,心復不忍,以此為彼等略說。想到這裡,觀察到這些誤入迷途的有情,克主傑心中悲痛而淚如雨下。於是陳設上妙諸供,啟白於至尊宗喀巴上師。得見宗喀巴大師乘身飾金鈴諸寶的六牙白象,如生前面貌,來到面前安慰說:「兒!莫悲傷!憶念上師能淨往昔所造惡業,復積廣大福德資糧。我們師徒的事業,甚為妙善。須知至尊密勒日巴也因憶念上師而作出憶師歌詞。應廣宏我之教法。」

        又有一次,克主傑對於甚深正見及生圓二次極細難義,生起疑惑,想到如果我的宗喀巴大師住世,我當啟問,現在沒有能為我作此決疑的問處。這樣想後,他供曼札妙供而祈禱宗喀巴大師。得見宗喀巴大師坐於有很多天子抬托的諸寶莊嚴之金座上,來到面前,吩咐道:「我的顯密兩種道次第,是代表我的遺囑,應以此諸著為主要而閱讀。」復就克主傑所有對正見及生圓二次生疑之處,詳為解說,並賜以加持灌頂。

        又有一時,克主傑他體會到以宗喀巴大師所著的論著,對於三藏及四部密續經論等的旨意,顯示了道的次第數目的決定,符合大車軌諸經論所開顯的準繩,特別是建立了幻化身、光明等甚深密道。他想到這裡,生起了極大信心而祈禱於宗喀巴上師。以此得見宗喀巴大師,顯現金紅身色,手持利劍及梵篋,頭挽髮髻,眾寶莊嚴的文殊菩薩童子相,騎著獅子前來,對他說道:「我兒!不必憂傷!總說起來,有情有各種不同的種姓,特別是現在濁世中,大都不念無常及惡趣諸苦,唯貪戀名利恭敬,及為此生願望而努力,不僅談不上希求後世意義,就是能想念後世將怎樣轉變的人也很少。雖是有一生欲求學正法的人,但都推諉遲延。正準備學法的人,復難遇具足德相的善知識,並對善知識所著的論著難於通曉,縱有通曉者,但能捨此世心而勤修教要的人,比晨星還稀少。我們雖是有祈禱上師本尊,積福懺罪,細省諸經論教義,及閱讀諸嘉言論著。生起大信而勤修習,獲得佛位,是易如反掌,但能如是作者很少。雖是這樣,但如果有少數合法器的有情,應當對彼等作饒益。特別應當弘揚我的密乘諸善說論著。我們當相值遇於來生。」

又有一時,克主傑得見耶喜貢波及其眷屬前來,口中旋繞俠薩那明咒,對克主傑說:「你將我的成就法,從頭至尾著一完整的論著。」以此克主傑著作了《貢波修法袖珍本》。

        此後,在辛亥年。克主傑去到勒寧謁見一切智賈曹傑,賈曹傑當即吩咐他必須住持甘丹祖寺,於是他二人來到前藏。絳央秋傑等哲蚌寺所有僧眾都對賈曹、克主二師,極端恭敬,並請開示法要。來到甘丹祖寺後,有以長老仁欽嘉燦為首的甘丹寺僧眾,都來二師前,頂禮師足,表示無上恭敬。於是賈曹傑退位,而由一切智克主傑繼登金座,補處法王位。隨即以世間和宗教規律來治理宗喀巴大師發源地──甘丹寺,每年傳授菩提道次第詳細教授一遍,並傳授所有灌頂、傳經、教授等,建立起了第二佛陀──宗喀巴教義長輝法幢,在他常轉法輪,廣宣法音之下,一切誹謗惡言,完全消滅,都對宗喀巴教義如敬供幢端如意牟尼寶那樣虔誠信奉,使清淨信徒遍於一切方隅。他復在宗喀巴肉身金塔之上,供裝金製寶頂等莊嚴,表達了無上的恭敬供養。又在甘丹寺內新立講授大車軌(指龍樹、無著二大車軌)諸經論的講說院。委任大善巧師釋迦西、倫巴.巴敦巴、喇嘛業卓巴.秋吉札巴等四人為教授師建法相講說院,大弘教法。克主傑大師不顧身命危險,專心勵志唯以住持文殊宗喀巴教法為己任,當他住在甘丹寺時,蚌博崗雖是再三來迎請,但由於他撐持起宗喀巴教法的中樞棟樑,剎那也不敢分心去追求他方的名利恭敬。以此他謝絕了迎請,作了如下的復函:

      「敬祝吉祥!

接得善知識協饒桑波(智賢)擬請我到意樂處(指寺廟)去,對我寄來說明很多重大原因的書信,此外復蒙很多老善知識共同連名致書於我,並附銀綾綢七疋,同時派來兩位格西與我見面接洽,欣感莫名!

茲啟者:

無匹宗喀師宗規,完全倚托之重擔,由於已降我肩頭,所幸我不生疲勞。

以此我佛教日光,凡未照及暗邊地,我於何時亦無懼,願建無垢教法炬。

如是西藏佛教基,眾多勝士興建處,至今仍為正法源,當稱衛藏為淨土。

細察僅存像教法,亦如油盡燈弱光,能仁教藏棄如草,惡慧邪說日益增。

隨便行為魔差使,人眾敬為善知識,很多摧毀教幢軍,遍於諸方大地上。

如是情況已形成,然而能具智慧眼,無畏能別法非法,負持正教知識稀。

以此隨學亦乏人,心思此情痛難忍,我竭棉力負聖教,特於上師宗喀教。

我樂於此作住持,此間聖教寶樹根,非法之斧砍伐時,一度枝向他方發,我觀幸無大妨害。

今對此方非法敵,我執善說之軍旗,以故我若離此間,佛所喜藏(指宗喀巴諸論著)誰負持。

汝等增上心固善,但我實難如意願,所希求者作應允。

思此義已對遠人,希求其他正知識,見行賢者祈可得。尚祈對我作諒恕!

此情盼轉諸知識。諸方時中願增祥!書此敬復,寄蚌博崗等。

比丘給列巴桑  啟」

        又於一時,克主傑憶念一切智至尊上師宗喀巴,心念我師現住何處?悲淚涕泣,身驚毛豎,虔誠祈禱上師道:「至尊上師金剛持!請觀照愚魯暴行的眾生。師之正教也似乎將快到收攝歸滅的時候。我何時才能到上師座前呀!」當時宗喀巴上師騎一猛虎而來,現瑜伽師相,身紅色,目大鼻豐,光彩照人,右手執劍舉向天空。左手持顱蓋當胸,滿儲甘露,有八十大成就者從而圍繞。安慰克主傑道:「我兒不必憂傷!我放下你,何處也不去。你如想念我時,當閱我的諸著,當知縱使我現在住世,除說這些教言外,依然無他可說。一切有情福德微薄,煩惱粗重,正教也臨到最後結歸的開始時候。你仍應發願來此空行剎土。」

        繼後過了不久,克主傑想念現在我歸去為佳,因而陳供金曼札等供,向師祈禱。當即見宗喀巴上師坐白雲中,仍如生前相貌,前來安慰道:「我兒!今當預備速來,我將遣人來迎。」克主傑復問道:「至尊上師現住何處?我也將到彼處。」上師說:「總之,我的化身,在兜率、空行剎土、南贍部洲等處者很多。現在中國五台山有一千八百金剛比丘,上午宣說中觀及菩提道次第,下午講說密集、勝樂、大威德三種生圓二次第。你當發願來此,不久將相會晤。」克主傑復啟問道:「如果其他有情祈禱,也能往生彼土,得聞甘露法語嗎?」宗喀巴大師答道:「如果能觀我與至尊妙吉祥無有差別而祈禱,是能獲得攝受,並得生彼剎。但是沒有能夠這樣作的有情。」因此,克主傑又啟問道:「至尊上師宗喀巴與至尊文殊菩薩攝受之因,當須何種?」得師答道:「不共之因,為心中生起出離心、菩提心、清淨正見三種,並當一心信仰上師即至尊文殊菩薩。」又問,「此外,應當怎樣作?」答道:「可以建造我及文殊菩薩的身像、經卷、塔等,並在上師即文殊不可分離的尊前,虔誠祈禱、讚歎、發願;又須深信業果,努力四力懺悔,這樣決定可得攝受。」那時,克主傑發願祈禱道:「上師慧賢名稱前,我今虔誠而祈禱,師尊所住剎土中,我願速往求加持。」

        此後,當克主傑想到他此生應度化的有情,已圓滿度化,現已到了去到宗喀巴上師前的時候,速成事業的護法耶喜貢波立刻前來對他說道:「如果持教法主你不住世,誰來住持宗喀巴教法?」又貢波復現面說:「至尊宗喀巴與龍樹是無有差別的,如果你不住世,那麼從龍樹傳來的宗喀巴大師清淨正見,誰來住持?」當時他的座前是有不少人,見著空中護法現面。繼後,當金秋嘉及其侍眷復來說道:「我等堅守雅曼達嘎之誓言,為宗喀巴大師的不共護法,奉宗喀巴大師之命,前來迎你。」同時,發現有很多天子手持寶傘、幢、幡等供物,前來迎接的稀有瑞相。於是克主傑在戊午年(公元一四三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享壽五十四歲,坐在甘丹祖寺寶座之上,示現色身合空的圓滿寂相,在為了歸家見父般的喜悅中,往生到兜率陀宮,彌勒、妙吉祥藏的座前。繼即荼毘肉身,發現很多舍利。特鑄造尊勝銀塔,以奉安所有舍利,置於甘丹尊勝洲大寺中,以作眾生供養之福田。

         克主傑大師為利益後世有情而著作的論著:計有《宗喀巴大師傳敬信道岸》、《宗喀巴大師密傳大寶穗》、解釋宗喀巴大師無垢智理的論著《釋量論》的著作名《釋量論大疏智理海》、關於般若波羅密多教授方面的著作有《現觀莊嚴論釋難解光》、《饒益善緣開眼論》、《答北方王朗索.南嘉札巴啟問書破除邪教論》、《粉碎邪說惡語霹靂輪論》、《因明七論莊嚴除心暗論》;依宗喀巴大師教語著作《現量品釋》、《十誓》、《六十四種文字分說》、《三種律儀立規攝義決擇論佛教寶帚》、《菩薩及持明者悔罪還淨法》、《菩薩律儀二十頌》、《十四根本重罪》、《八粗重罪過詳說金剛乘菩薩學處攝論》、《密集現證補遺》、《密集前面生起法補遺》、《密集曼陀羅儀軌補遺》、《密集金剛薩埵喜悅儀軌念誦法》、《密集圓滿次第講錄》、《密集妙金剛十九尊修法補遺》、《能怖金剛生起次第廣論》、《能怖金剛護輪》、《閻摩法王供垛瑪儀軌諸災消除》、《薄伽梵勝樂輪雙尊贊》、《魯亨巴師傳勝樂輪曼陀羅儀軌大樂遊戲海》、《喜金剛九尊曼陀羅輪無誤修法》、《喜金剛儀軌補遺》、《喜金剛供法及願文.吉祥讚誦等》、《時輪常供法補遺》、《答善知識索南嘉措所啟問書》、《難義答辯書》、《答善知識桑傑仁欽所問書》、《正見顯真注》、《入甚深金剛乘瑜伽要道開示錄》、《辨千二百無垢光難義備忘錄》、《欲界自在母讚》、《時輪廣釋無垢光廣論中世間品釋》、《時輪廣釋無垢光內品釋》、《時輪廣釋無垢光灌頂品釋》、《時輪廣釋無垢光廣論中修行品釋》、《聞法錄》、《法語零散集》、《一異兩種曼陀羅四座修法》、《薄伽梵時輪身語意圓滿曼陀羅輪修法白蓮語教》、《薄伽梵時輪曼陀羅會供儀軌普賢供養雲》、《時輪身語意圓滿量度造法》、《時輪曼陀羅儀軌密意極顯》、《宗喀巴大師法傳時輪灌頂法》、《時輪問答書》、《地道諸果建立情況智者心悅》、《密續王密集生起次第論悉地海》、《時輪加行六支本頌等講錄》、《加行六支講義加行》,宗喀巴大師親口所傳瑪巴耳傳密集特法中、入合、往生等三法及依手印修法, 消除脈、精、息三種之障礙等真傳教授《極密不共修法》、《密集成就方便儀軌念誦補遺》、《密集息增護摩燒法》、《密集妙金剛補遺》、《枳布師傳勝樂曼陀羅灌頂中生起次第一些難義》、《能怖金剛十三尊生起次第論》、《雅曼達嘎幻輪儀軌勝超三界日光》、《幻輪廣論顯真注及加注》、《薄伽梵喜金剛無誤成就方便》、《喜金剛九尊曼陀羅儀軌入大樂岸》、《喜金剛曼陀羅輪供養儀軌》、《教授秘訣如意牟尼》、《速成事業耶協貢波(智慧怙主護法)主眷等常修及供垛瑪瑜伽法》、《秘密教授黑色袖珍本中秘訣》、《六臂耶喜貢波(護法)法中紅黑二注中教授甚深精滴》、《密續部總立廣論》、《時輪第二品詳解金剛空行母秘庫》、《正見洞悉》、《六座瑜伽》、《喜金剛生起次第現觀問答》、《宗喀巴大師心髓教授攝大密續部海精要甚深耳傳二十一注解》等名著。克主傑大師所有承傳師教的弟子,西起乍倫達羅,東至大海之間,遍於各處,難以數計。即以此間西藏本土來說,著名的持教大德也為數眾多。此中得著克主傑大師耳傳圓滿教授的首要弟子,則是他的兄弟壩索.傑秋吉嘉燦。

        意樂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當謹向一切智克主傑大師祈禱求加持,並如大師的淨行般生起對宗喀巴大師堅固信仰,以及由無垢理智獲得對於正道的堅固決定知解,而種下顯密完全無缺佛道的薰染力。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傳承上師傳》
>>回上層
© Copyright  2018.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四段375號8樓之8    連絡電話;02-2720-2623
  • 回首頁
  • 認識我們
    • 上師群
    • 本屆理監事
    • 歷屆人事組織
    • 宗旨
    • 聯絡我們 >
      • 贊助方式
  • 官方臉書
  • 新聞暨相關活動訊息
    • 相關連結
  • 藏傳佛教介紹
    • 藏傳佛教簡介 >
      • 各派別介紹
    • 本師釋迦牟尼佛
    • 西藏聖賢
    • 印度聖賢
  • 影音頻道
    • 歷年影音庫
    • 相簿集
    • 多媒體動畫
  • 非洲豬瘟祈福法會
    • 活動緣起
    • 活動辦法
    • 活動Q&A